發改委網站10月9日稱,發改委、工信部等五部委日前印發《關于支持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指出,要用10年左右時間,建立創新驅動的產業轉型升級內生動力機制,形成以園區為核心載體的平臺支撐體系,構建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集群。為此將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再造產業競爭新優勢。
意見在產業、創新、投融資、土地等方面政策上對老工業城市、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示范區給出了明確的扶持,依托于城市的示范區將成為老工業城市、資源型城市去除過剩產能、改造傳統產業、集聚特色產業,培育新經濟(愛基,凈值,資訊)的主要載體。
建立產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機制是意見的首要目標,這一方面需要政策鼓勵創新,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愛基,凈值,資訊)、現代服務業等新經濟轉型;另一方面需要理順創新的市場激勵機制,在保護知識產權、完善法制化環境上給企業以保障;而在老工業城市、資源型城市中開展民營經濟發展改革試點,打破政策壁壘,激發民營經濟活力也是這些地區內生動力生成的重要基礎。
打造示范區與示范園區
意見的目標之一就是,形成以園區為核心載體的平臺支撐體系。按照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核心目標,支持建設產城融合的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
對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力度較大、工作成果突出的城市,意見提出支持設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先行先試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探索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此外,依托示范區內已有*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以及省級重點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一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打造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平臺和載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去年底審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時*明確提出,設立一批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示范園區,其后的“十三五”規劃也明確了這一要求。
他介紹,示范區主要依托于城市,而示范園區則是依托高新區、還有一些省級的、*的園區,示范區要比單個的園區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
針對示范區,意見在產業、創新、投融資、土地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扶持政策。陳耀認為,選作示范區的城市可能是兩類:一類是有一定規模、問題突出的老工業基地和重化工業城市,這些城市產業結構單一,產能過剩嚴重,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另一類可能是在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上轉型比較突出的城市,比如在雙創、孵化器的方面有一定基礎的老工業城市。
此外,意見還鼓勵中央企業通過與地方共建研發或生產基地,共同投資重點項目或產業園區,以及開展資本合作等方式,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轉型發展。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湯吉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央企業和地方共建產業園區是東北等地方園區發展的一個重要路徑。
湯吉軍稱,吉林政府已經在推動地方與央企共建產業園區,地方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長春一汽的搬遷,長客和長春軌道園的協同發展,效果都很不錯。
鼓勵壓縮過剩產能
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是老工業資源型城市轉型面臨的首要問題。
意見支持改造傳統優勢產業,支持裝備制造業增強重大技術裝備研發成套能力,提高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的研制應用水平,大力實施精益制造和智能化改造試點示范,推動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
首先是淘汰鋼鐵、煤炭等原材料工業落后產能和處置過剩產能。意見提出,將示范區完成的化解過剩產能任務與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相結合,鼓勵省級人民政府對示范區主動壓縮低效過剩產能予以獎勵。
陳耀介紹,在去產能上,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是主戰場,也是一塊“硬骨頭”,過剩產業在這些城市中占據了太大的比重,如果去產能動作過大,會對地方就業、財政,甚至社會穩定產生明顯影響。
意見還提出,促進企業聯合重組和困難企業退出,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支持產業衰退、資源枯竭地區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培育發展一批有基礎、有潛力、有需求的特色產業集群。
此外,還將全面推進示范區內城區老工業區、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專項資金以及東北振興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專項補助資金將對示范區予以重點支持。
土地政策上,將把示范區所在城市納入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城市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和再利用。
陳耀稱,老工業基地實際上大多有較好的工業基礎,土地、礦產等方面仍有優勢,地理區位也不差,這些地方的傳統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應當結合自身優勢進行探索,揚長避短。
意見表示,要認真落實國企出資人責任,下力氣解決法人治理結構問題,妥善處理分離企業辦社會和廠辦大集體等歷史遺留問題。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探索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支持以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為*,探索組建地方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增強內生動力
意見的首要目標就是建立創新驅動的產業轉型升級內生動力機制。
正如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所言,東北等地經濟“難受”主要是傳統產業“難受”,“遼寧傳統產業約占90%,新興產業約占10%,如果這個比例能反過來,就不難受了”。
意見提出,將以高速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產業為支撐,支持加快發展信息技術和網絡經濟,加大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汽車、能源、裝備制造、生物等傳統優勢領域的融合創新。
示范區肩負著培育新經濟的使命,并將獲得多重政策紅利。
比如,政府將發揮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支持示范區新興產業項目建設,支持在示范區規劃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轉型和升級重大工程包等對示范區重大產業項目予以傾斜支持。
此外,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東北地區新興產業發展等專項資金也將向示范區傾斜。
然而,這些政策扶持更傾向于外部的支持。在陳耀看來,內生動力機制建設的關鍵在于市場主體能在市場活動中自然地獲取激勵,從而具備自發創新的活力。
陳耀表示,一方面示范區要建立機制讓轉型升級、創新的企業能從市場中獲得明顯的激勵,另一方面要在保護知識產權、完善法制化環境層面給企業以保障。
同時,要保護*具活力的民營經濟的發展積極性。在陳耀看來,東北等老工業城市創新乏力、體制僵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民營經濟的活力。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