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科研團隊近日研發出一種生物質制備高性能硬碳負極材料新技術,這項以“竹材變金”為核心的創新技術具有穩定運行、成本低等特性。
目科研成果轉發負責人胥李志介紹,團隊創新性地選擇竹子等生物質原料。“每噸竹材經處理后價值提升近十倍,而我國現有竹林面積超700萬公頃,這為規模化生產提供了天然資源庫。”相較于當前主流的鋰電池,新技術制備的鈉電池在-30℃環境下仍能保持80%以上容量。
實驗室數據顯示,搭載該材料的鈉電池在針刺、過充等極端測試中未出現熱失控現象,安全性能較鋰電池提升顯著。胥李志表示,鈉元素在海水中的儲量巨大,配合竹材的快速再生特性,使該技術兼具資源可持續與生態友好雙重優勢。
目前,研究團隊已完成從實驗室克級樣品到百公斤級產線的研究。據測算,采用新工藝的鈉電池負極材料成本將大大降低。胥李志表示,團隊正加速推進技術迭代,未來除替代鉛酸電池的傳統領域外,可應用在大型儲能電站、船舶動力系統乃至家庭儲能場景。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